欧洲冠军联赛_2020年欧洲杯投注-官网*直播

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地区志(远古-1995)上卷·第三编 经济(一)》

来源:日期:2021-09-02

第五章?? ?

?

第四节???财政管理

?

一、预决算管理

(一)清朝和〔民国〕时期的预决算管理

【清朝的预决算管理】??清朝,张掖的地方财政“入有额征,动有额支,解有额拨,存有额储。无额者令随时报拨、报储、拢案入销”。岁入、岁出、年前造报。《甘州府志》卷六记载:“上为报祀匪颁,下及稍食刍牧,费皆取给于公帑。一则曰‘估拨经费’;再则曰‘估拨工料’;三则曰‘请颁杂支’。”

【民国时期的预决算管理】??

预算管理??〔民国〕14年以后,国民军进驻张掖,截流国税,自派粮、款,致使财政紊乱,停止预算编制。〔民国〕21年,甘肃省恢复预算编制制度,并编制代管国家部分预算。〔民国〕30年6月,全国收支系统改制,分为国家系统与自治系统两大系统,省级预算并入国家财政。〔民国〕35年7月,恢复中央、省、县三级编制预算制度,因物价飞涨,预算失控。〔民国〕37年,国民政府再次颁布《预算法》,未及实施。

决算管理??〔民国〕21年以后,张掖各县岁入、岁出决算,是年11~12月上报行政督察区审查、核批。

(二)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预决算管理

【预算管理】??1950年,张掖开始编制财政预算,以小麦为计量单位,以市价折合人民币计算。1951年,以货币折价为计量单位。1953年,区、乡(镇)列入县级预算。1954年,国家预算实行分级管理,各县财政预算由专区分配控制指标,各县政府在控制指标内进行调剂;各项应完成而未完成的工程,经上级批准编入预算;各县预算总额内增设2%~3%的周转金和1~2%预备费。1963年,各项附加收入以及用此项收入安排的支出,均纳入预算管理。1966年贯彻省财政厅规定,按资金来源、上年结转、地方机动财力3个部分编制预算。“文革”期间,由地区下达收支指标,各县编制预算。1980年开始,按“收支挂钩、定收定支、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原则,编制各年度预算。1985年以后,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办法,编制各年度预算。1991年实行乡(镇)财政包干管理体制,1992年对欧洲冠军联赛、民乐、临泽、高台等县的乡镇财政实行“定收定支、超支不补、超收分成”的管理体制,是年,全区有62个乡(镇)“分灶吃饭”。

【决算管理】??全区的决算管理,是通过收支结算、遗留问题处理、经费往来清理,在税务、银行和财政总收入、总支出三对口的基础上编制全区的财政决算。1980年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后,行政、事业单位在年终决算时对预算包干结余,采取预算结转办法,即财政部门仍按单位在银行支出数纳入总决算,是年结余不列支出,也不转列预算外,如数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

二、会计管理

20世纪50年代起,全区的会计制度不断进行改革,会计事务由单一化向系列化推进。现行财政会计系列设置有:总预算会计、单位预算会计、税务征解会计。各经济部门设置的有:工业、商业、农业、交通、基建和一些事业性质、实行企业管理的基层单位会计规章制度。

1988年10月,地区财政处成立会计事务管理科,负责全区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张掖分校的教学工作、地区会计学会的日常工作和会计业务咨询。1992年成立“甘肃省会计师事务所张掖分所”,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93年4月更名为“张掖地区会计师事务所”。至1992年底,全区有会计师67名,助理会计师177名,会计员62名;有1232名财会人员颁发《会计证》。

三、财务管理

(一)企业财务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其实物本身(购置、更新、改造、修理、使用等)和折旧两方面的管理。1952年贯彻国家规定,企业各种劳动资料,单价1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为固定资产。1953年改为200元以上者为固定资产。1958年,张掖各企业根据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的规定,不用的固定资产,实行无偿调拨。1962年改为对使用和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均按比例提出折旧,提足折旧继续使用者,不再提取。1964年停止对企业固定资产无偿调拨。1973年,按甘肃省规定:小型设施费用、简易建筑物费用,改由更新改造资金支出。1976年4月,更新改造资金试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1985年开始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提取的折旧资金主要用于:机器设备更新和重点房屋维修;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降低消耗,试制新产品;综合利用及零星固定资产购置。

【利润分配】??1949~1955年,全区国营企业利润实行全额上缴和亏损下拨制度。1956年开始实行超计划利润分成。1980年,试行利润留成和利润包干超计划分成、自负盈亏、超收留用办法。1983年实行第一步利改税,凡盈利的国营企业、税后利润归企业支配。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税后留利划分为生产发展资金、新产品试制资金、后备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5项。1986年后,实行多种形式的所得税和递增包干超收分成办法,使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对工业企业实行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国家多收、企业多留、个人多得的分配原则,促使企业创收的经营机制健康发展。

【成本管理】??50年代,全区企业成本核算实行实报实销或以收抵支、差额计算盈亏的办法。1961年,企业技术革新、改造费用在500元以下的摊入生产成本。1969年,按甘肃省规定,将福利、医药、卫生补助金、企业奖励基金并为“职工福利基金”,每月由企业按工资总额11%提出,在生产成本中列支。1980年1月,对利润留成的企业,其福利基金和奖金改在企业留成中开支,不再列入成本。1984年5月,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成本项目为11项。张掖地区的国营企业均按《条例》规定管理成本。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清〕末实行“定额拨支,结余留用,超支自筹”的办法。〔民国〕时期,曾实行“自征自支,统筹收付”的办法,但由于政局动荡,未付诸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业务和具体收支范围,分别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和差额预算管理两种形式。即:对没有收入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纯事业性质的事业单位,或有小量收入而又全部上缴财政的事业单位,由财政拨款,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全区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单位主要有: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地、县(市)政协委员会、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公立中小学、体育、广播、计划生育、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干部训练机构、税务、工商、统计、审计、物价以及农、林、水利、气象、公、检、法、司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中虽有固定收入,但收不抵支,其差额由国家补助的单位属差额管理单位。全区实行差额管理的单位有:地、县(市)艺术表演团体、卫生医疗机构、体育场(馆)、行政事业单位的幼儿园、托儿所及部分农、林、水事业单位。

(三)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张掖地区根据农口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分别实行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三种预算管理方式。预算包干,鼓励有收入的单位创收,缓解财政压力。地区财政配合农口单位承包管理,相应减少每年财政拨款10万元。各县(市)对园艺场由差额补助改为自收自支,地区原种场按定额管理。1980年以后,支援农业合作组织生产资金改无偿为有偿使用,建立支农周转金,增加增收税种。1979年以前,各县仅设农牧业税专管员1~2人,拨款和财务管理由预算股办理。1980年以后,各县(市)陆续配备农财员,健全农财管理机构。

四、财政监察

1950年根据政务院指示,专、县建立财政监察机构和财政监察员,受上级财政监察机构和所在政府的双重领导。负责检查机关、企业、事业、合作组织、人民团体等有关预算、决算的编制执行、资金运用、经费开支、税务征收等。1956年,专署财政监察科改为财政监察组,分散在各县的财政监察人员均列入地区编制。1958年,受“大跃进”的影响,财政工作强调群众监督,撤销财政监察机构,业务交由各级财政业务部门办理。1975年全区财税部门查补漏欠税款32万元。1978年12月,地、县财政监察机构相继恢复,配备专职和兼职监察员开展工作。1985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1989年8月,成立地区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为县级事业单位,挂靠地区财政处。1991年,对2020年欧洲杯投注1990年财政预决算进行重点检查。对地直工业企业进行《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执行情况的检查,查出多摊销售成本、少摊生产成本的问题;是年,全区又组织94人,对6县(市)和地直109户独立核算单位开展检查,查出违纪金额461.95万元,上缴33.14万元。1992年,对地、市107个行政事业单位公费旅游、公费请客送礼以及县以上领导干部用公款送子女、亲属上学问题进行查处;开展农业四税周转金的检查清理,入库资金额7.7万元;对肃南县1991年财政预决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全区1985~1995年,查出违纪金额4913万元,入库2860万元。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2020年欧洲杯投注委 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