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冠军联赛_2020年欧洲杯投注-官网*直播

2020年欧洲杯投注“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索引号
620700004/2018-76476
文号
张政办发〔2016〕233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顾文霞
生成日期
2017-01-20 17:08:09
是否有效

张政办发〔2016〕233号

 

 

 

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0年欧洲杯投注“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各单位:

《2020年欧洲杯投注“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26日

 

 

 

2020年欧洲杯投注“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中医药发展的方针政策,全面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根据《甘肃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市中医药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加强中医药体系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科研水平和中医药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健康张掖”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中医药发展政策持续完善。坚持中医药特色发展之路,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从项目、资金、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全市公立医院中医床位补助较西医床位提高1.5倍,城镇医保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10%、报销比例提高10%,新农合中医药服务报销起付线降低30%、报销比例提高20%;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院内中药制剂及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地产中药材和单验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费用纳入城乡医保全额报销,村卫生室中医药一般诊疗收费标准由3元提高到6元、乡镇和社区卫生机构由5元提高到10元,新农合分别报销100%、90%。

(二)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市、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分别内设中医药管理科(股),妇幼保健、疾控、卫生综合监督机构均成立中医科和中医管理科。建立了中医和西医临床科室双向转诊制度,6县区综合医院全部加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牌子,中医床位占医院总床位数的16.6%。市、县区中医医院先后完成业务用房建设任务,新增业务用房6.11万平方米;24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标准化中药房改造及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全市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80%以上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三)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服务数量明显增长。2015年,全市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中医门诊量108.6万人次、出院4.7万人次,分别占总门诊人次、总出院人次的23.1%、25.6%。其中:医院中医门诊82.2万人次、出院4.3万人次,乡镇卫生院中医门诊22.7万人次、出院3489人次。较2012年相比,医院中医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分别增长10.7%和32.4%,乡镇卫生院中医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分别增长13.5%和138.6%。全市中医医院门诊中药处方占总处方的比例达60.6%,综合医院中医参与治疗率、重症抢救中医参与率均达80%以上。县、乡、村及社区医护人员普遍掌握了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

2.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8个、市级重点专科15个、县级重点专科35个。甘州区、民乐县、2020年欧洲杯投注、欧洲冠军联赛县均创建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和“甘肃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民乐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为全国首批“中医药工作示范妇幼保健机构”,甘州区妇幼保健院被确定为“全省中医药特色妇幼保健机构创建单位”,全市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创建为甘肃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

3.人才队伍逐年壮大。加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引进本科以上中医药人员149名,招录846名中医药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将136名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药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遴选310名中医药人员赴外进行了3个月以上进修培训,累计举办“西医学中医”和“中医学经典”培训班108期,培训各级临床医师2395人次。建立市级全科医师培训基地7个,轮训培养1700多名熟练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基层实用型人才,首批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出师人员164人,第二批193名继承人正在培养。评选省级名中医5名,省级基层名中医6名,省级乡村名中医28名,市级名中医10名,全市中医药人才梯队初具规模。

4.发展氛围日趋浓厚。着眼于提升群众中医药保健意识,在市、县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分别实施“369”健康咨询工程、“村级三件事”、健康教育巡讲等工作,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保健养生、科学就医、中医药文化等知识,全面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市、县区两级开展健康教育巡讲139场次,电视台循环播放《养生堂》等健康题材节目860多期,举办健康沙龙培训9200多场次,印发健教宣传材料45万份,发放健康工具包30多万个,全市健康文化墙面积每百人达2.23平方米,每户“1袋12册”宣传材料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市、县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四)中医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市种植板蓝根、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品种达70多个,种植面积41.2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先后建成永正药业、神威药业、宏泰药业等14家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近4万吨,依托市、县中医医院及相关企业开发保健养生茶、药膳产品50多种,初步形成种子种苗供应、原料生产、仓储物流、加工营销为一体的“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格局。“2020年欧洲杯投注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张掖湿地旅游中医养生康复中心”等26个全市首批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工作启动实施,扶持226家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推拿按摩、艾灸拔罐、药浴熏洗、贴敷刮痧等养生保健服务,中医药与健康养老、药膳推广、文化宣传、种植养殖、保健产品研发等产业逐渐融合发展。民乐县被省农牧厅确定为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板蓝根之乡”。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中医药发展处在战略机遇期、能力推进期、服务拓展期和机制完善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明确提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中医药发展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这些顶层设计都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同时,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医药工作依然存在财政投入不足,中医药补偿机制尚需强化;二是中医药专业人才短缺、质量不高,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基层中医药人才相对匮乏;三是中医医院的中医药特色优势彰显不充分、核心竞争力不强,重点专科内涵建设亟待加强;四是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开展薄弱,有影响力的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中西医发展并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统筹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发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推进健康张掖建设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惠民。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保证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2.坚持继承创新、突出特色。坚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把继承创新贯穿于中医药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着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3.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4.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开放中发展中医药。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加突出,中医药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相对合理,中医传承成效明显,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持续提升,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巩固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

1.强化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市、县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及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中医办院方向,建成中医特色突出、综合服务功能强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和区域中医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及临床教学、科研基地。到2020年,县级中医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市中医医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创建,建成市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发挥中医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县中医医院床位使用率达到90%以上,诊疗人次占全市医院年总诊疗人次比重、出院人数占全市医院总出院人次比重均达30%以上。探索改进中医医院服务模式,建立完善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评审评价体系,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队伍建设和设备配置,不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

2.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6县区综合医院要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3年版)》的建设规划,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在人员配备、科室设置、业务开展等方面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医疗优势。2020年,县级综合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助理)医师比例≥3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10%,中医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比例达20%以上,门诊中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15%,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7%。6县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实现省级复审达标全覆盖。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全部设置中医儿科和中医妇科。

3.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国医馆(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加强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防治中的特色优势,加强非中医类医生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针对基层常见病种,推广实施中药验方。到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8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

4.促进民办中医医疗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中医类医院,大力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和护理院,支持提供中医特色的老年病等服务。鼓励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

(二)持续推进中医药改革与创新

1.深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强化中医床位财政补偿倾斜、医保和新农合对中医药服务的报销优惠、中药饮片不实行零差率销售等既定中医药扶持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及时落实调整后的名中医挂号费及部分中医药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县级医院250+n和乡镇卫生院50+n个病种中西医同病同价新农合定额补偿政策。积极探索在公立医疗卫生绩效评价体系和总体框架下,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关键指标的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2.创新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模式。推动市、县中医医院医疗工作重心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积极探索建立融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医院发展模式,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延伸服务模式,多专业联合诊疗服务模式和多种中医药方法综合应用的治疗模式,加快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深入推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创新学科共建共享等办医形式,加大市级中医医院与县级中医医院合作力度,鼓励县级中医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探索开展县乡一体化服务,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3.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启动实施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遴选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的重点专科、优势专科或特色专科作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进行建设,重点加强皮肤病、肾病、脑病、骨伤、肝病等常见病、疑难病防治和治未病研究,积极开展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不断创新中医诊疗方法和防治手段,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到2020年,全市至少新列建1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成15个以上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专病),8个以上中医重点专科列入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创建行列,建成30个左右的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专科。

(三)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切实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项目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比重。积极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为孕产妇、重点人群、慢性病患者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积极推行残疾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开展以预防性中药、传染病防治、卫生应急为主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2.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加强市、县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科室建设,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和辅具服务。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机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中医康复技术,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就近享有规范、便捷、有效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3.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市、县中医(民族)医院和全市60%以上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设立治未病室(站),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70%以上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宣传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导引等中医养生运动,强化中医养生保健管理。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实现集团化发展或连锁化经营。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开发引进、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畅通人才流动通道,构建人才交流信息平台,形成人才高效配置、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一是建立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5+3”(5年中医学本科教育+3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以“3+2”(3年中医学专科教育+2年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标准化、规范化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培育和引进中医药领军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学术、技术带头人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依托重点学科、名老中医药专家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等资源,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团队。至2020年,全市培养和引进市级以上中医药学术、技术带头人不少于20名。三是培养城乡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加大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和中药师培训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中医药四级师承教育任务并不断扩大教育范围。2020年,全市中医药人员培训率、新进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中医临床医师接受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率、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四是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3年内全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新一轮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100%,并将有一技之长的农村中医药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五是完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推动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中医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加大对各类中医药技术创新人才的奖励,继续开展“市级名中医”、“基层名中医”等评选,做好省级和全国名中医评选申报推荐工作,逐步完善中医药人才褒奖激励机制。

(五)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建设,全面建成2020年欧洲杯投注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全市公立医院与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实现全覆盖,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开设老年病科,老年病床占医院总床位数的10%;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集医疗、护理、康复、居住等为一体的养老院或康复医院;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设老年病房、家庭病床、老年护理病房、医养结合型病房,广泛应用中医药技术,解决好老年人看病、保健、康复、养生等问题;鼓励公立中医医院积极参与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在社区设置中医馆(堂),与区域内养老机构建立医养协作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建立预约就诊、转诊绿色通道,逐步构建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六)发展中医药生态养生保健旅游

以创建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2020年欧洲杯投注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针对市场服务需求,充分利用区域森林、温泉和湿地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欧洲冠军联赛焉支山森林氧吧、民乐扁都口温泉疗养、张掖沙漠地质公园日光沙浴、高台大湖湾健康养生、临泽丹霞休闲旅游等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充分发挥张掖湿地旅游中医养生康复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特色基地,开发推拿按摩、针刺艾灸、拔罐药浴、温泉疗养、药膳食疗等可体验、可消费的养生保健旅游项目。加大养生保健产品的研发推广力度,推进欧洲冠军联赛“地产四珍”、临泽“红枣产品”、肃南“鹿产品”、高台“黑三珍”等地方特色保健产品的提质增效,延伸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链条。加快养生保健产品进景区、进宾馆、进餐馆、进乡村步伐,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推进中医药养生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七)发展中药材及药菜种植等产业

充分发挥民乐县“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的引领带动作用,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措施,加大对中药材种植的扶持力度,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并纳入退耕还林、沙地治理、小流域治理、生态屏障保护等项目支持范围,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种植,重点在沿沙、沿山片区建设板蓝根、甘草、黄芪、柴胡、孜然、王不留行、肉苁蓉、枸杞等特色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发展中药材产业链。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全面推行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加强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监督,打造精品中药材,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药菜两用蔬菜加工产业,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围绕药菜两用蔬菜开发相关产品,提高药菜两用蔬菜附加产值。

(八)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发展

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构建集医学影像、检验报告等健康档案于一体的医疗信息共享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跨医院的中医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完善中医药信息统计制度建设,建立全市中医药综合统计网络直报体系。

(九)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促进

依托全市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通过制作出版中医药科普宣传影视作品、组织开展有影响力的中医药论坛、持续实施“村级三件事”工程等途径,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提升城乡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推进中医医院和中医药服务机构的文化建设,在办院理念、医院管理、人才培养、诊疗活动、建筑风格和服务品牌塑造等方面体现中医药特色,使之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营造中医药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区)、乡镇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馆和博物馆,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中医药健康理念,带动和提升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依托市中医药学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深入开展交流合作,通过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市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区政府是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中医药工作机制。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合力,确保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市、县区政府要逐步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完善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落实鼓励中药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和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将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范围。

(三)完善政策保障。按照国家和省上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加大对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中药产品的供应保障、定价报销、宣传培训和临床应用等工作力度,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加强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的成本核算,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

(四)强化行业监管。加强中医药监督体系建设,成立市、县区中医药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中医药工作的管理与监督,鼓励有条件的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设立独立的中医药监督科室,尚不具备条件的要确定专人负责中医药监督工作。加强中医药监督队伍建设,充实配备中医药监督执法人员,加强中医药监督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业务教育和廉政教育,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非法行医、发布虚假违法中医中药广告以及制售假冒伪劣中药行为。

(五)严格组织实施。各县区、市直相关单位要根据规划目标任务和整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有序推进中医药建设发展。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30日印发

共印75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