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冠军联赛_2020年欧洲杯投注-官网*直播

2020年欧洲杯投注“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
索引号
620700004/2018-51831
文号
张政办发〔2016〕230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顾文霞
生成日期
2017-01-20 16:59:48
是否有效

张政办发〔2016〕230号




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0年欧洲杯投注“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各单位:

《2020年欧洲杯投注“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30日




2020年欧洲杯投注“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也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更好发挥体育在建设健康张掖、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根据《甘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挑战

(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体育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亮点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

全市上下特别是体育部门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等各方面事业全面发展,户外运动、品牌赛事、生态体育、体育文化旅游医养融合发展成为张掖体育特色标志,全市体育工作步入了创新驱动的崭新阶段,为“十三五”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群众体育方兴未艾。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实施,年均累计开展规模性全民健身活动1000多场次,参与人数近100万人次。市、县(区)两级全部实现全民健身“三纳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2.4万余人,占总人口的33%。体育社会组织逐步健全,市、县(区)体育总会全覆盖,市级单项体育协会增加7个、达到15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4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增加1543人、达到2651人,全民健身站点增加601个、达到703个,形成了功能完备、覆盖广泛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二是竞技体育水平提升。重点项目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综合实力稳中有进。在2014年甘肃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18枚、银牌16枚、铜牌18枚,名列奖牌榜第八名。在重大国际、国内、省内比赛中共获得164个前三名。培养一级运动员6人、二级运动员220人,一级裁判员27人、二级裁判员264人。

三是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阳光体育活动持续开展,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4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所,省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1个。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

四是场馆设施大幅增加。全市累计建成各类体育场(馆)3383个,10年增加了1303个,增长率达38.6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体育系统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全部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其中,建成国家级体育公园3个、全民健身场馆8个,6个大型体育场馆享受国家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建成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1个,省级户外运动拓展训练培训基地8个,滑雪场4个,自驾营基地3个,省级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1个。争取实施并完成全省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工程29个、全省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提升工程24个,建成全省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工程14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09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51个,实现了乡镇文体活动站全覆盖和“一县一馆”的目标。

五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不断完善体育产业政策措施,相继制定出台《创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工作方案》《建设全省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方案》《加快培育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进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编制了《张掖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年)》,张掖被确定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和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市财政每年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居民体育消费明显增长,累计销售体育彩票2.92亿元。

六是户外运动焕发活力。坚持把“户外运动体验区”作为聚力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把户外运动作为体育文化旅游区域首位产业的核心产品来开发,编制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020年欧洲杯投注生态体育发展的研究与规划(2016—2020)》《中国·张掖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总体规划暨修建性详细规划》。近3年,前来参加户外体验的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市内从事户外运动的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培育发展户外运动协会、俱乐部20多家,年均开展各类户外运动1100多场次,张掖逐步成为了西北乃至国内外深受游客推崇的户外运动胜地和体育旅游目的地。冰雪运动快速发展,冰雪运动场地已达到8个。承接全国性户外指导员和山地救援技术培训班4期,培养本土专业户外运动人才76人,组建了甘肃省第一支山地户外救援队伍——2020年欧洲杯投注雪豹山地救援队。

七是品牌赛事初具规模。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张掖段比赛、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全国徒步大会、清华EMBA“行知中国”张掖挑战赛、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生态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届次化举办,以“中国·张掖户外运动节”为统一品牌的全国和省级赛事,由2013年的6项增加至14项,其中13个项目获评全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2项由国家级赛事升格为国际性赛事,形成了以品牌赛事为龙头,以赛事聚集产业要素和体育服务的新格局。各类赛事的成功举办,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市场化运作经验,更带动了全市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大幅增长,仅2015年到张掖参加赛事的运动员已扩大至30个国家的2万余人,直接带动旅游30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金张掖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面临挑战和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市体育发展虽然走在了全省前列,很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实质性突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相比,一些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和短板,全市体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挑战不容忽视。主要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政府、社会提供的体育资源、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仍然是我市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发展不平衡,学校体育有待进一步加强,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待提升,运动项目布局和结构有待优化,群众喜爱、影响广泛的“三大球”项目亟待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选拔、输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体育产业起步较晚,还处于萌发培育阶段,产业规模小,创新发展能力弱,人才支撑不够,产业实体服务能力偏低,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和公共体育场馆经营建设有待加强。体育赛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评估机制缺失,体育市场发育和城乡居民体育消费不足,对建设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创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的推动力、带动力不足。体育行业管理不够规范、体育产业统计有待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

适应新形势、面对新挑战,全市体育发展也面临重大机遇。一是党和国家持续重视体育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愈加突出。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健康中国建设为体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必将使崇尚运动、全民健身的氛围更加浓厚。四是张掖作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和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势必会得到来自中央和省级层面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支持。五是张掖大力发展户外运动,推动体育文化旅游医养融合发展的现实做法,完全契合国家和省上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政策导向,使我们具备了更多优先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为此,“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聚力量,乘势而上,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市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二、“十三五”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坚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四二部署’,实施‘六六’战略、加快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的基本思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消费需求为目标,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任务,以打造“国际户外运动名城”为统揽,突出培育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和建设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大支撑”,扎实推进体育产业、品牌赛事、体育项目“三项重点”,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协调发展,为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服务全民健身与服务经济发展并举,拓展体育发展领域,创新体育发展方式,夯实体育发展基础,深化体育改革,促进体育消费,逐步形成较为完善、覆盖城乡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和体育产业发展体系。到2020年,全市体育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体育改革创新实现突破。加快推进体育领域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和管办分离,加快经营类体育事业单位改革,推动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品牌赛事实现市场化运作。

——全民健身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落实落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逐步提高。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65万,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7万,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2%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体育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合理布局布点,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城乡中小型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实施“一市一馆”、“一县(区)一中心”、“一乡一站”、“一村一场”的“四个一”工程,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体育组织网络日益健全。市、县(区)全部建立“3+X”模式体育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日益提升。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000名,新建全民健身站点100个,达到800个。

——竞技体育水平逐步提高。优化项目布局,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争2018年甘肃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代表甘肃省参加全运会、奥运会的张掖籍运动员人数有所增加。

——足球运动普及有效提升。民间足球和校园足球比赛活动经常性开展,青少年足球的普及率和参与率明显提高,“三大球”运动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大力发展户外运动,提高品牌赛事运作水平,深入推动体育文化旅游医养融合发展。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2.9亿元,市场化运作的户外运动俱乐部达到50个,体彩销售量逐年增加,基本形成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行业协同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体育文化作用更加突出。培育运动项目文化,力争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体育文化精品工程,办好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把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理念融入到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体育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力量。

(三)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体育,服务大局。将体育发展融入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准确把握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体育在助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发展。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体育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体育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正确处理体育发展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重点与均衡、特色与普及的关系,兼顾城乡、行业、部门之间协调推进,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全面发展。

——坚持依法治体,人才强体,文化兴体。加强体育法治建设,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体。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体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和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育体育文化特色,开发特色体育项目,推动体育文化旅游医养深度融合。

(四)基本理念

——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推进体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体育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体育发展新模式。

——协调发展。注重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体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城乡体育均衡发展、区域体育联动发展。

——绿色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体育和生态产业,服务健康张掖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品质。倡导体育设施建设和大型活动节能节俭,挖掘体育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潜力。

——开放发展。加强体育与社会相关领域的融合与协作,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和优化场馆等资源配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提升体育产业对社会资本吸引力。

——共享发展。健全完善体育共建共享机制,着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使广大人民在体育参与中增强体育意识,享受体育乐趣,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十三五”主要工作任务

(一)完善健身服务体系,提高群众体育发展水平

1.全面落实全民健身“三纳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加大全民健身“三纳入”工作力度,即:把全民健身事业特别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全民健身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建设水平较高、内容完备、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域、城乡和人群间的均等化,形成政府主导、体育部门协调、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格局。

2.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大体育社团组织的改革力度,进一步规范体育社团组织管理,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支持体育社团举办和承办各种体育比赛,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市、县(区)全部建立体育社会组织3+X模式(即: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单项体育运动协会),乡镇(街道)和社区(行政村)全部成立农民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配备专(兼)职体育工作人员,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县(区)体育中心协调服务、体育社团组织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体育组织体系和多元化发展网络。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抓好市体育总会和各单项体育协会、系统行业体育协会的工作,积极筹备成立市体育记者协会和市足球运动协会,引导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到2020年,市、县(区)单项体育协会分别达到20个以上和10个以上。晨晚练点和健身气功站点发展到800个以上。

3.全面优化全民健身服务。坚持公共体育设施的公益性原则,全市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不断提高使用效率,为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体育服务。按照“谁管理、谁开放、谁运营”的原则,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率达到50%以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健身活动,倡导干部群众每天健身1小时,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带动体育消费。加强体育技能培训,督促指导中小学切实保障体育课时,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加强体育传统校、业余体校、运动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力争每个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加快发展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

4.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全民健身日”为契机,扎实开展“全民健身在张掖”群众体育系列活动,继续抓好“五个百万人群”、“全民健身周”等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倡导和推广公园体育、街道体育、广场体育、家庭体育、节假体育和趣味体育,推进群众体育大众化、生活化、长效化。坚持城市体育以社区为主,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主,农村体育以乡镇为主,抓好基层体育活动,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支持鼓励各单位、各群团组织、体育协会、俱乐部、社区和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站根据各自特点,举办经常性的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市、县(区)和乡镇每届政府至少举办一届综合性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单项运动会,市属各行业系统根据实际举办运动会,并形成长效机制。教育、体育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市、县(区)中小学综合性运动会,协同有关单位做好全省民运会、中学生运动会和残运会备战参赛工作,在全市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推广广播体操(工间操)。加强与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和单项运动管理机构的紧密联系,市、县(区)每年争取承接一批全国、全省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带动全民健身广泛深入,不断提升张掖全民健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强全民健身指导。健全市、县(区)两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健身指导和运动能力评定。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发展一批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20年,全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人数达到3000人,直接服务群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超过50%以上,实现每个城市社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和全民健身活动站点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健身指导服务模式,探索设立集知识普及、信息咨询、运动康复于一体的科学健身示范区,推动有条件的乡镇、社区率先建成高水平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引导社区和体育协会举办以体育健身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群众性健身活动。鼓励各单位、团体举办各类体育活动,结合当地文化传统开发农村体育市场,促进体育消费。到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6%。

(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体育场馆公共服务能力

1.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以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依托,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每年争取建设90个以上村级农民健身场地、10条健身路径工程、5个笼式足球场,新建乡镇(社区)体育健身中心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个。按照全省“一市一馆”、“一县(区)一中心”、“一乡一站”、“一村一场”的“四个一”工程建设标准,到2020年,市级建成田径场和体育馆、健身馆、游泳馆或滑冰馆,每个乡镇、街道建成不少于4个体育项目的综合健身场馆,村级农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群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采取市场融资、资源置换、期权置换、混合制经营等形式,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全面推进城市社区“10-15分钟健身圈”建设,重点加强主城区健身长廊、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健身路径、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结合实际逐步配建。

2.深入实施体育重点项目工程。加快体育产业项目规划编制和项目储备,建立市、县(区)体育产业项目库,全面推进体育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市级体育中心。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县(区)分步实施的原则,持续推进张掖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工程建设,启动贯通全市各县(区)、各景区的万里登山健身步道工程建设,促进自驾游、休闲游、徒步游、红色游、探险游等新型业态发展。实施户外运动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行动,根据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借助大型赛事的影响力,重点抓好“十大户外运动基地”(张掖国家健身步道、全国露营基地、自驾游基地、场地汽车越野拉力锦标赛基地、山地探险基地、滑雪基地、马类运动基地、体育航空运动训练基地、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和山地越野自行车训练基地)标准化建设,在重点景区配套建设户外运动设施,推进大景区建设和户外运动基地、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的融合发展。

3.加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运营管理和开放利用。继续争取实施好体育惠民工程项目和国家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项目。进一步提升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形成设施比较完备、便捷适用、服务优质高效的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体系。省政府实施的乡镇及社区体育惠民工程,各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的室外健身场地和健身路径一律免费使用,并实行属地安全与管理维护责任制,提高公共体育设施使用效率。切实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1.优化体育项目设置。大力发展群众参与度高、市场空间大、带动能力强的体育项目,抓好“三大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积极备战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积极参加全国、省级各项体育比赛。保持射击、摔跤、柔道、武术等优势项目,挖掘乒乓球、游泳、羽毛球、足球等潜在优势项目,根据省十四届运动会竞赛项目设置,及时调整我市项目布局,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竞技项目,提升我市在全省体育竞赛中的综合竞争力。坚持与全民健身活动同行,科学安排体育赛事,精心举办全市第五届运动会,继续办好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及各种球类项目竞赛,扩大社会参与面,推动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的普及开展。

2.抓好特色学校建设。抓好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建设,发挥市体校专业优势。继续抓好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完善项目结构和布局,形成地方优势和特色,创建一批省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3.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抓好以青少年为重点的足球普及与提高工作,不断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夯实足球人才基础。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发挥足球育人功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扩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优化校园足球学校布局,建立高中、初中、小学三级足球竞赛体系,形成校园足球激励机制,推动校园足球活动常态化。重视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足球活动的开展。

4.强化队伍培养管理。加强运动员、教练员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定期选派教练员、裁判员参加全国、全省学习交流,更新教练员知识,提高裁判员业务素质和执裁水平。

(四)加强学校体育建设,增强广大学生身体素质

1.认真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2016—2025年)》,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建设,逐步建设以各级各类学校、体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及社会各类性质场地设施为载体,以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和社会其他服务机构为组织形式,以体育教师、教练员、家长、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为组织指导人员,以健身活动、竞赛交流、技能培训、健身咨询、体质监测等为主要服务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到2020年,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到3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到10所,各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总量达到20个以上。

2.全面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主,认真落实“三操两课”制度,保证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引导开展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积极开展课余训练,创建体育实训基地,提升学校体育运动水平。

3.注重后备人才培养,坚持“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科学训练原则,本着“市有优势、县有特色、校有传统”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业余体校的建设和管理,积极组织参加全省青少年年度体育比赛,努力将市体育运动学校办成集训练、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综合基地,构建全市业余训练新格局。强化青少年体育活动阵地建设,努力扩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数量,发挥体育传统校后备人才的摇篮和基础性作用。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荣誉共沾”的原则,体育、教育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资源整合,逐步建立起依托学校、社会参与、齐抓共管、体教融合、多元互补的业余训练和青少年体育人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五)大力发展户外运动,推动体育文化旅游医养融合发展

1.加强户外运动规划编制。组织力量对户外运动体育产业进行全方位调研和可行性研究,确定重点项目和推进计划。加强体育发展课题研究,邀请全国专业协会专家,对全市户外运动进行调研考察和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中国张掖·“国际户外运动名城”规划》,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对徒步越野、高山探险、攀岩、赛马、山地自行车、汽车摩托车、沙漠足球、航空体育、滑雪、滑冰、垂钓、漂流、露营等户外运动项目进行科学布局,把户外运动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产业、体育文化旅游医养融合发展的核心产品。

2.提升户外运动品牌赛事运作水平。充分发挥张掖文化资源丰富、地理地貌多样、民族风情独特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登山攀岩、沙漠探险、戈壁拉力、湿地穿越、草原赛马、水上龙舟、高山滑雪等户外运动。坚持以“赛”为龙头,建立健全以“赛”育“市”和以“市”促“赛”的产业发展机制,带动体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用品、体育中介等产业发展,形成以赛事聚集产业要素和体育服务的新格局。鼓励和支持办赛主体多元化,进一步激活竞赛表演市场,增强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能力。支持和鼓励各县(区)举办和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赛事,在引进国际、国内单项体育赛事的基础上,创新打造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赛事品牌。按照“全市形成1到2个品牌国际赛事,每个县(区)有1项特色活动,人人有一项户外爱好”的思路,联合专业体育机构和有意向的企业,通过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方式,以“中国·张掖户外运动节”为统一包装品牌,以“多彩张掖·运动之旅”为主题,重点打造中国·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张掖汽车拉力锦标赛等户外运动品牌赛事,充实、丰富张掖生态体育内涵。探索建立财政保障与社会投资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体育赛事模式。

3.扩大体育健身参与群体。实施户外运动及体育健身全民参与行动,以2020年欧洲杯投注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为龙头,引导发展各级各类户外运动俱乐部,积极开展“五个一百”活动,即吸引全国100家有资质的户外运动俱乐部认领张掖的景区、景点、户外活动基地;每个俱乐部每年组织100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张掖开展一次户外活动;培训100名专业登山户外领队、山地户外活动社会指导员;100家国内外主流媒体走进张掖大型宣传活动;100家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开展宣传张掖大型摄影活动。开设户外运动科学指导大讲堂,普及户外运动知识。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户外活动。鼓励户外运动走进中小学课堂。广泛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户外运动,持续扩大张掖体育旅游的影响力。

4.健全户外运动服务保障体系。投资兴建包括管理体系、活动体系、装备制造业体系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由政府出资建设山地通讯导引、报警、呼叫系统、专业应急救援系统、干线公路步道交通系统、宣传推介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加大对登山户外运动的规范管理,严格登山户外运动经营和组织活动资质,扶持发展民间山地救援力量。建立健全山地户外运动安全保障、医疗保障队伍,壮大“雪豹”山地救援队力量,为举办各类大型赛事活动提供服务保障。

5.实施体育旅游主题板块塑造行动。以体验丝绸之路的古代文明与雄浑壮美的自然美景为切入点,整合丹霞奇观、祁连草原、冰川雪山、大漠戈壁、皇家马场、洞窟艺术等资源,打造丝绸之路上的国际户外运动名城。借助张掖旅游资源的原始美,突出“原始”与“新”、“奇”、“险”、“特”等特点,着力塑造山地户外运动旅游、沙漠体育旅游、航空体育旅游、冰雪体育旅游、红色体育旅游五大体育旅游主题板块,构建“一个咨询与服务中心”、“七个户外运动体验中心”(甘州“四点一圈”的户外运动体验中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运动观光体验中心、张掖军事体育体验中心、欧洲冠军联赛“一城一场”户外运动体验中心、民乐海潮湖体育旅游生态度假中心、肃南裕固族民族风情体育旅游中心、高台大湖湾水陆空立体式户外运动体验中心),从整体上提高张掖户外运动产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六)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大力促进体育消费

1.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体育传统,建设以山地户外运动、体育旅游休闲、体育节庆和民间民族体育为主导,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服务产业、体育用品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打造一批梯次发展、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群。重点发展户外运动休闲产业,着力打造体育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大力培育冰雪和航空体育产业,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冰雪运动场地,支持县(区)建设综合性冬季体育活动中心。加快高台滑翔基地建设,发展航空体育运动。以体育运动协会、体育俱乐部、旅行社、体育旅游运营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培训、体育旅游中介、体育运动康复、体育旅游用品销售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发展体育策划咨询、体育电子商务、体育会展、运动装备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以国家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为依托,发展壮大休闲健身产品及相关制造业。到2020年,建成市场化运作的各类户外运动俱乐部50个,建成户外运动基地38个,基本建立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行业协同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休闲体验与市场服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2.推动传统体育产业纵深发展。坚持全民健身活动与促进群众健身消费相结合,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篮球、足球、排球、自行车、轮滑、武术、游泳、冰雪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体育项目。鼓励各县(区)根据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民俗体育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

3.加快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充分发挥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体育优势,加快发展民族特色体育产业。丰富通备拳、八门拳的体育文化内涵,提升赛马、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规模和水平,精心打造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武术节会、赛马节会、民族摔跤节会。积极挖掘、整理和推广民间民俗体育,精心培育押加、裕固族顶杠子、摔跤等特色民族体育项目。

4.培育体育产业主体市场。鼓励建立各类群众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引导体育企业开展连锁经营。鼓励发展专业化程度高的赛事运营企业,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引导体育企业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利用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体育企业,努力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坚持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结合城市资源、产业优势和传统特色,重点打造一批集户外运动、全民健身、体育培训、竞赛表演、休闲娱乐、展示展销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园区。鼓励和引导体育部门利用场地设施、专业人才组建体育旅游企业,开展体育旅游业务。

5.加大体育彩票促销力度。贯彻《彩票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体育彩票销售制度和市场管理制度,健全销售监督机制,强化县域市场管理。加强销售渠道建设,提高管理、服务和营销水平,扩大彩民群体,激发市场新活力。“十三五”期间,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3亿元以上。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和公益宣传,提高使用效益,提升体育彩票的公益形象。

(七)增强综合保障能力,提升体育服务管理水平

1.突出政策惠体,推动体育事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全面抓好建设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和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加强和改进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积极引进体育赛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评估机制,准确衡量体育事业、体育产业、体育赛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坚持依法治体,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把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等体育法律法规,纳入体育系统“七五”普法教育内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体育队伍的法律素质。落实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做好体育法规、政策、规划的宣传、普及和实施。着力解决依法治体的关键问题,全面贯彻执行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引导规范职业体育发展、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建设、规范体育市场、体育行业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3.重视人才强体,培育体育人才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各领域人才队伍培养,持续抓好游泳救生员、体育场地工、体育经纪人、山地户外救援队、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4.注重文化兴体,推进体育文化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全面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以及引领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体育系统思想政治建设,增强体育干部队伍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体育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和智力支持。狠抓赛风赛纪,坚决纠正体育行业和赛事活动中的不正之风,维护赛场秩序,净化赛场风气,促进公平竞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体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强化市、县(区)政府管理体育的职能,把体育发展和全民健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府任期考核,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重大社会项目投资计划。充分发挥市、县(区)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的作用,调动社会团体及各行业参与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对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的评价监督,确保合法、规范、高效运作。强化同市内外体育竞赛组织、人才培养、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体育协调发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户外休闲产业、国家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补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用好体育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推动体育投入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渠道多样化。依法保护公共体育设施和规划的预留地,科学规划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严格落实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税费价格政策,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建立完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制定统计办法和指标体系,为体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深化体育改革。改革体育管理体制,转变体育部门职能,加快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步伐。按照“三张清单一张网”的工作要求,实现行政审批“网上行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公开赛事举办目录,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举办赛事。积极推动县级体育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县(区)体育中心作用,为全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积极推进体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体育社会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推动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推动体育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全面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努力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惩治腐败,反对“四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经常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坚持好干部“五条标准”,选拔和任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重要岗位任职。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工作要求,加大对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场馆等重点活动和部位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度,强化安全教育管理措施,确保体育赛事安全举办、体育场馆安全运营。

(五)强化体育宣传。依托《张掖体育》“两微多端一站”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张掖体育信息,弘扬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成就,唱响体育主旋律,传播体育正能量。加强体育宣传队伍建设,吸引更多新闻记者和摄影爱好者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中的精彩瞬间。利用“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等有效平台,积极对外宣传和推介张掖的发展成就、体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提升金张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严格监督考核。完善体育发展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加大体育工作和本规划实施情况考核督查力度,全面推进“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及时总结和推广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既注重特色、又把握特点,既注重提升、又培育典型,既示范带动、又突出重点,整体促进全市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30日印发

共印75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