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冠军联赛_2020年欧洲杯投注-官网*直播

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欧洲杯投注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
620700004/2018-56571
文号
张政办发〔2017〕108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
生成日期
2017-07-18 10:18:07
是否有效

   

   

   

   

   

   

   

张政办发〔2017〕108号  

   

   

   

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0年欧洲杯投注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各单位:  

《2020年欧洲杯投注“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  

?? 2017年6月16日     

   

   

   

2020年欧洲杯投注“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2016——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按照省、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国发〔2016〕6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甘政办发〔2017〕55号)和《2020年欧洲杯投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张政发〔2016〕45号)、《中共张掖委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市委发〔2014〕7号)、《中共2020年欧洲杯投注委办公室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65个贫困村精准扶贫实现当年整村脱贫的实施意见》(市委发〔2015〕13号)、《中共2020年欧洲杯投注委办公室2020年欧洲杯投注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

一、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基础  

(一)工作成效。“十二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抢抓被整体纳入全省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片带扶持范围的政策机遇,紧紧围绕省、市“1236”扶贫攻坚行动总体部署和全市“十二五”扶贫攻坚规划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插花型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新路子,举全市之力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由面上扶贫向片上扶贫、片上扶贫向“插花”扶贫、“插花”扶贫向精准扶贫的巨大转变,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是我市贫困乡村面貌变化最大、贫困户获得实惠最多、全市整体扶贫攻坚进展最快、成效最大的时期。  

1.脱贫攻坚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巨大飞跃。5年来,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1.7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内,下降11.78个百分点。甘州、肃南、欧洲冠军联赛、民乐、高台五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和65个贫困村达到整体脱贫标准,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2.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并举、“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开发式扶贫方针,着力拓展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渠道,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575元增长至10832元,年均增长13.7%,贫困人口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300元增长至5828.8元,年均增长20.4%。  

3.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坚持精准扶贫与小康建设同步衔接谋划,聚焦贫困乡村发展需求清单,集中投入,补齐水、电、路、房等短板,贫困村饮水安全、通村道路、幼儿园(学前教育)、动力电实现了全覆盖,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4.增收产业支撑日益增强。5年来,我市立足贫困乡村区位特点,着力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蔬菜、食用菌、肉牛(羊)养殖、花卉制种等特色增收产业规模日趋壮大,富民产业收益占到贫困农户总收益的90 %以上,贫困村特色产业订单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种植面积达50%以上。支持贫困村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贫困村、户增收致富,65个贫困村累计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72家,贫困户入会率达20%以上,实现了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  

5.扶贫对象的能力素质明显提升。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5年累计举办各类扶贫培训班212期,培训贫困乡村农民3.83万人、“两后生”8450名,有8400人取得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合格证、5920人取得职业资格证、1310人取得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贫困人口的致富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  

6.大扶贫格局向纵深拓展。全市上下纵深推进双联行动,全市951个部门单位、20250名干部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为群众帮办实事2万多件;65个贫困村实现了市级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县区部门(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联系“五个全覆盖”;从全市“墩苗计划”中选派6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穗选计划”中选派副县级优秀后备干部到13个重点乡镇专抓扶贫工作;乡镇领导干部结对包挂贫困村党组织,全面推行“挂图作战”,并严格落实定期督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多项督查制度,有力促进了“六个精准”工作要求全面落实。  

(二)重要启示我市“十二五”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它对我们的深刻启示有五点:一是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支持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插花型贫困片区特别是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将我市甘州、高台、欧洲冠军联赛、民乐、肃南5个县区纳入全省国家片区外插花型贫困县予以扶持,并安排5名省级领导分别进行联系,省上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使贫困群众真切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坚定了全市上下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统筹推进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5年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扶贫攻坚与小康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精准扶贫是最紧迫工作,实现小康是最重大任务。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四二”总体部署及“六六”发展战略,既要按照市委 “当年整村脱贫、两年巩固提高、三年进入小康”的六年既定目标努力奋进,争当全省脱贫攻坚的“排头兵”,更要以创业创新精神、超常发展举措,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三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两手齐抓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客观要求。5年的工作实践启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是脱贫之基、致富之道的理念,在加快全市扶贫攻坚进程的同时,必须组织实施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保护好绿水青山,真正做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互利双赢,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引导贫困乡村走出一条绿色富裕之路。四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5年的工作实践启示我们,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必须用好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扭住创新机制这个“关键环节”,才能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巩固提高扶贫攻坚成效。五是党政主抓、社会参与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5年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做好扶贫工作,必须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把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好,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担当、共同奋斗。必须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继续健全完善绩效考核、联系帮扶、精准扶贫、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用制度强化保障、推动落实。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脱贫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相对贫困地区仍然是全面小康“短板”的基本格局没有变,这些地方群众生活水平与全面小康要求存在差距的基本格局没有变。65个贫困村大部分地处祁连山浅山区,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贫困与生态环境、发展条件约束等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已经整体脱贫的群众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剩余贫困人口更是下一步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特别是有效防止因病、因残、因灾等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贫困村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尚未根本消除,巩固提高脱贫成效的任务依然艰巨。  

经调查摸底,“十三五”期间全市65个贫困村共需硬化自然村道路 105.56公里 ,村内巷道 48.63公里 。全市共有 6947户贫困户需进行易地搬迁,4240人贫困人口需进行技能培训   

(四)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脱贫攻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精准扶贫脱贫新空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创新脱贫攻坚举措,采取超常规办法,举全省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思路,为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注入强大动力;市委确定的围绕“四二”总体部署、实施“六六”发展战略,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的总体思路,为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明确了方向;“双联”行动有力拓展了大扶贫格局,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二、十三五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和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为引领,围绕市委确定的“65个脱贫村当年整村脱贫、两年巩固提高、三年进入小康”的目标定位,按照“扶持政策不变、精准要求不变、奋斗目标不变”和“市级精准到村,县区精准到户”的工作要求,紧盯尚未脱贫的1.43万人以及已经整体脱贫的群众,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统筹谋划、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与生态保护协调并重、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积极对接争取中央、省上脱贫攻坚扶持政策,调整完善“1+19”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继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着力提升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为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2016—2017年巩固提高精准扶贫成效。2016年稳定脱贫0.17万人,2017年稳定脱贫0.32万人,贫困发生率稳定控制在2%以下;2018—2020年转向推进全面小康建设阶段。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村道路、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全覆盖,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16年农村有人居住危房改造率达到100%,所有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  

——富民产业。力争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取的收入超过50%,初步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  

——能力素质。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实现对农村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新增“两后生”培训全覆盖。  

——社会服务。实现所有行政村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和村幼儿园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95%以上,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三)主要建设任务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贫困地区水、路、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高度重视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解决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基础设施的短板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强生态保护,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生态补偿工程,加快生态功能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实现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互利共赢。?????????????????????????????????????????????????????????????????????????????????????????????????????????????????????????????????????????????????????????????????????????????????????????????????????? ????????????????????????????????????????????????????????????????????????????????????????????????????????????????????????????????????????????????????????????????????????????????????????????????????????????????????????????????????????????????????????????????????????????????????????????????????????????????????????????????????????????????????????????????????????????????????????????????????????????????????????????????????????????????????????????????????????????????????????????????????????????????????????????????????????????????????????????????????????????????????????????????????????????????????????????????????????????????????????????????????????????????????????????????????????????????????????????????????????????????????????????????????????????????????????????????????????????????????????????????????????????????????????????????????????????????????????????????????????????????????????????????????????????????????????????????????????????????????????????????????????????????????????????????????????????????????????????????????????????????????????????????????????????????????????????????????????????????????????????????????????????????????????????????????????????????????????????????????????????????????????????????????????????????????????????????????????????????????????????????????????????????????????????????    

(1)饮水安全。积极争取“6363”水利保障行动项目资金,大力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河道治理、水资源综合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重点工程,增强基础支撑保障能力。“十三五”期间,全面巩固提升全市22.98万人的水源保证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到2020年,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争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使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  

(2)住房安全。重点解决农村留存的无人居住的危旧房问题,对于农村“五保户”所属危旧房屋,该拆除的拆除,该翻建的翻建,2017年不漏一户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认真研究解决农村危旧房拆除和宅基地置换问题,力求实效。  

(3)农村电网。2016—2020年,加强肃南县马蹄乡黄草沟村、甘州区平山湖乡红泉村电网工程建设管理,组织实施贫困村电网设施优化工程,不断提高贫困村电网设施水平、供电可靠性和保障能力。  

(4)生态保护。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中央财政补贴造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争取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支持贫困乡村开展人工造林、封山(滩)育林(草)等林草植被建设,2015-2020年,完成以65个贫困村为主的贫困区封山(滩)育林9.5万亩,建设饲草基地2000亩;完成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110亩、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9.8万亩。将贫困村居民点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纳入全市造林绿化重点任务,到2020年贫困村域内有条件的路、河、渠、堤、田的绿化率达到90%以上。继续落实贫困牧民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政策。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到2017年底,贫困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中小型畜禽养殖企业综合治理率达到50%。  

2.壮大富民产业。立足贫困乡村实际,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增收产业,加快建设以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小杂粮、优质林果、高原夏菜、暖棚养畜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实施“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项目”,着力提升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  

(1)种植业。在沿祁连山北麓冷凉高海拔地区的5个乡镇15个贫困村,重点发展双低油菜、食用菌、脱毒种薯繁育、加工型马铃薯、蔬菜花卉制种;在沿山温凉灌溉区的13个乡镇的35个贫困村,重点发展马铃薯、高原夏菜、蔬菜花卉制种、食用菌、中药材、小杂粮;中部走廊绿洲灌溉农业区的6个乡镇的9个贫困村,重点发展制种玉米、高原夏菜、优质林果为主的种植业。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着力构建种植业、养殖业、食用菌产业“三元双向”农业循环模式,用三年时间在沿山冷凉片带发展食用菌3万亩,产值达到24亿元。到2017年底,特色优势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比例达100%,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5%,“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率达50%以上。到2020年,建成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全面实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目标,努力使65个贫困村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水平等主要指标达到农村小康监测目标要求。  

(2)畜牧业。在65个贫困村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利用全产业链建设、牛羊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因地制宜发展张掖肉牛、欧洲冠军联赛肉羊、肃南高山细毛羊和牦牛等地方特色畜产品,提升特色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2016年,确保涉牧项目在65个贫困村全覆盖,每个脱贫户新增2头母牛或10只母羊,每人靠养殖业增收500元。到2017年底,畜牧生产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0%。在贫困村因地制宜推广种植高产苜蓿、饲用玉米等优质饲草,形成合理的粮饲结构。到2020年,65个贫困村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3.6万亩,形成粮草畜共同发展、优化耦合的模式。  

(3)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引进培育壮大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带动贫困村马铃薯、中药材、蔬菜、小杂粮、肉牛、肉羊等产业的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积极探索采取以奖代补或先建后补的办法,倾斜支持贫困乡村农产品加工、仓储、冷藏、市场建设,提高商品化率和入市品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扶持贫困村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以手工制造为主的小微企业,以“大众创业”促进“万户增收”;支持金融信贷、信用担保等政策向贫困村小微企业倾斜,每户启动性贷款规模不少于5万元。鼓励贫困户以土地、资金、设施设备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贫困户吸纳到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贫困户在参与中增收,在增收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4)农村电商产业。围绕电商精准扶贫“三有一能”建设目标,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产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发展。2016年到2017年,全市70%的乡镇、行政村建成乡级电商服务站和村级电商服务点,农村网店数量、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25%以上。2018年到2020年,全市乡级电商服务站和村级电商服务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   

(5)旅游业。坚持板块化布局、区域化联动、集合式推进、差异化发展与文化生态保护并重,探索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新途径,培育推广红色带动型、景区辐射型、通道景观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养生保健型等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整合列入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各类项目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分批扶持建设旅游专业村镇20个,标准化农家乐200户,带动当地及周边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3.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点面结合,分层次、分步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三分之一的村建成美丽乡村,四分之一的贫困村建成美丽乡村。  

(1)治理农村脏乱差。结合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治理柴草乱放、粪便乱堆、垃圾乱丢、废旧农膜乱飞、尾菜乱弃和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以及断壁残垣等突出问题。  

????(2)推进人畜科学分离。突出抓好人畜分离和集中养殖区建设,根据立地条件,区分人居相对分散和相对集中的不同情况,合理规划畜禽圈舍和养殖集中区,做到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又改善卫生环境。  

(3)开展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结合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区分城郊地区、乡镇所在地、山区、水源地区、风景名胜区等不同情况,确定收集、集中、运送、处理的具体途径、模式和机制,做到既要能处理,又要可持续。  

(4)培树文明新风。坚持“内外兼修”,以65个脱贫村为重点,把促进乡风文明作为巩固提高脱贫成效、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和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提振脱贫农户建设全面小康的“精气神”。  

4.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公共资源向贫困村倾斜,紧密结合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以旅游服务、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为重点,加大贫困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扩大公共服务保障覆盖面,切实提高贫困乡村的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  

(1)培训服务。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抓好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工作。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抓好种养技能培训;以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为重点,抓好致富带头人培训;围绕旅游文化产业,大力开展旅游经营管理、民俗工艺品加工、乡村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着眼于劳务经济发展,大力开展电子电工、机械制造、建筑施工、物流配送、家政服务等方面的转移就业培训。发挥中等职业学校资源优势,落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雨露计划”、“两后生”学历教育等项目,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性培训,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  

(2)科技服务。全力整合市、县区农口部门技术力量,每个村派驻2名技术人员常年蹲点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贫困村应用先进实用技术;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或创办产业项目。培育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每个贫困村培育2-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20个贫困户,每个重点乡镇建成1-2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当地特色农牧业提供有效益、能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加强信息化服务建设,为贫困乡镇、贫困村和有上网条件的贫困户建设“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基于无线网络的农技推广“云平台”,加大“12316”三农服务热线宣传推广力度,为基层农技人员和贫困户提供快捷的农业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富民政策等咨询服务。  

(3)教育事业。将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倾斜,按标准配齐配足幼儿教师,配备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保障适龄幼儿全部就近入园。2016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9%,2017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1.5%。认真落实中职生免学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扩大贫困家庭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覆盖面;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7+1”专项计划,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4)卫生事业。从2016年起,贫困村执业医生定额补助由每月200元提高到400元;到2017年,全市65个贫困村村医全部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贫困村所涉及的30个乡镇卫生院平均配备全科医生3名以上,2020年达到5名;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保贫困参保患者提高住院报销比例、提升门诊特殊病保障水平、调整重大疾病补偿政策、实行中医药优惠政策、建立就医“绿色通道”等5项优惠政策,城乡居民医保针对贫困人口优惠政策覆盖率达到100%;2016年起,全市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加强插花型贫困县区综合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到2018年全面完成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10个重点专科建设任务。开展贫困人口重大疾病调查干预机制,对65个贫困村患病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有效防范因病返贫。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以卫生创建推进农村环境改善,2016年全市65个贫困村50%达到县级卫生村标准,2018年全部达到县级卫生村标准,80%的农户达到县级“卫生示范户”标准。  

(5)文化事业。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到2017年,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行政村全覆盖。到2020年,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6)社会保障。2016年—2020年,逐步提高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使其实现“政策性脱贫”。全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参合参保率达100%;根据预算资金增长情况,逐步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逐年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按月足额发放孤儿生活费。  

三、十三五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  

“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投资157亿元,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增收产业、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劳动力素质提升等到村到户到人项目29大项,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进程。  

(一)基础设施项目  

1.酥油口水库下库项目。争取立项建设设计总库容836. 3万立方米 ,概算总投资1.97亿元的酥油口水库下库。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3.79万亩,稳定解决安阳灌区、酥油口灌区3.11万人、22.5万头畜和15.4万只家禽的饮水安全问题。  

2.沿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到2017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完成65个贫困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3万亩;完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任务的90%以上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到2020年,在65个贫困村共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6万亩;完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任务的100%以上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  

3.农村道路改造提升项目。抓好建制村通畅工程项目和农村路网改善项目推进全市县乡道升级改造、县乡村道路联网和返砂通村油路改建,巩固建设成果。“十三五”期间,建设农村公路 2446.5公里 ,总投资15.04亿元。其中2016年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 824公里 ,投资3.95亿元,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2016年-2020年建设贫困村村内道路、“千村美丽”示范村道路 164.5公里 ,投资0.69亿元;2018年-2020年实施农村路网改善工程 1458公里 ,投资10.4亿元,巩固建设成果。2016年建设1个乡镇客运站、574个行政村停靠亭,投资1742万元;2017年建设100个行政村停靠亭,投资300万元。2017年底实现全市所有乡镇拥有客运站、行政村有停靠亭。  

(二)食用菌产业化项目。  

2016年,争取将食用菌产业列为全省重点产业化项目,积极吸纳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增强增收脱贫产业支撑。“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投资20亿元围绕“三园一带”产业布局发展食用菌产业,建成食用菌产业园2万亩,在沿山贫困带栽培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1万亩,年产菌袋4亿袋、鲜菇21万吨。建设菌糠饲料、菌糠有机肥等循环产业链条,年产菌渣饲料20万吨、菌渣有机肥50万吨。食用菌产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力争建成西北最大的食用菌产销集散中心。   

(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祁连山生态保护的批示精神,把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严守环保底线红线,把保护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良好生态环境放到首位,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完成6947户2137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标准,坚持时间与质量并重,将易地扶贫搬迁与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着力改善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积极谋划后续产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公共服务保障项目   

1.文化建设项目。实施文化惠民和文化产业培育项目,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户户通”及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建设工程,完善提升“乡村舞台”服务功能。加大文化产业扶持,推动“乡村舞台”与“农家乐”等村级旅游示范点融合建设,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2.教育建设项目。大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017年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高。到2018年,办学条件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   

(五)劳动力素质提升项目  

1.劳动力技能培训。2016年至2020年,计划投资1400万元,对65个贫困村有技能提升培训需求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其他乡村贫困人口劳动力和城镇“四类特困群体”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组织开展提高性培训,累计培训10000人次。  

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16年—2020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以贫困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为重点培育对象,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00人。  

3.产业脱贫培训试点工作。积极争取省上培训项目,采取现场教学、基地实习、严格考核、颁发证书、后期扶持的中长期培训方式,以电子商务、食用菌、劳务技能等为内容,抓好贫困户培训。2017年计划培训贫困对象340人。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负起脱贫攻坚工作职责,坚持市上协调推进、部门密切配合、县区为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配齐配强市县扶贫开发工作力量,加强与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各县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同时,要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硬任务,强化环保指标约束,切实提高项目实施中的环境质量。  

????(二)加强动态管理严格对照省上脱贫人口核查要求,对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核查,摸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情况,确保贫困对象识别再精准。以农村户籍人口特别是残疾人、低保户为重点对象,持续做好脱贫退出、返贫纳入和新识别贫困人口的认定;严格退出标准、程序,确保脱贫人口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用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的高标准保证持续、稳定脱贫。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机制,做好年度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和数据清洗。不断完善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规范村级五类档案,力求做到精准识别、因户施策、脱贫退出、巩固提高、返贫动态“五个真实可靠”。严格落实“4342”脱贫验收责任,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和“数字脱贫”。  

(三)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实行“五个倾斜”政策,确保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资金投入。严格落实增列专项扶贫预算政策,市级和县区要分别按当年财政收入增量的10%以上和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将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抓好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试点工作,结合脱贫攻坚任务,统筹整合14项省级财政资金和市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千村美丽”示范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类资金,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进程。积极争取省上产业扶贫专项贷款,不断强化富民产业支撑。充分利用农投公司等政府投融资平台,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到脱贫攻坚。  

(四)强化帮扶力量。进一步完善帮扶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拓展“大走访、回头看”活动成效。继续做好 “墩苗计划”和“穗选计划”干部选派到贫困乡镇、村开展帮扶工作,加强驻村干部管理,落实驻村帮扶责任。落实县区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切实做到领导工作实、任务责任实、资金保障实、脱贫成效好。强化部门联系帮扶责任,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项目扶持、人员培训等开发式扶贫活动。着力构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动员全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参与,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帮助脱贫村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企互惠双赢。  

(五)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农业领域推广PPP模式的实施路径、成熟模式,提高贫困乡村农业投资有效性和公共资源使用效益,提升农业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认真总结精准脱贫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巩固提高脱贫成效的长效机制,力争在深化精准扶贫、加快脱贫进度、提高脱贫水平、健全脱贫机制等4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创新工作思路,打破县、乡、村地域限制,采取扶贫资金与项目整合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等方式,促进脱贫村新型经营主体规范运行并发挥作用;积极推进贫困村开展农村土地城堡经营权登记工作,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跨区域参与特色产业经营,打造特色产业片带,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不断巩固和拓展群众增收渠道。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要求,在特色产业培育、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劳务输出等方面培养一批推动脱贫攻坚的示范样板和典型,加大典型宣传推广力度,整体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六)强化金融支撑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延伸服务网点、加大信贷投放、强化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贴息贷款竞争,采取差额贴息的办法,扩大贴息范围和贴息规模。完善抵押担保、信用担保贷款机制,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确权进度,探索创新符合贫困群众实际的抵(质)押贷款品种。健全完善“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农户”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提高农业金融服务集约化水平。  

(七)加强基层党建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同时,要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根据脱贫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将支部建在产业链、把党员聚在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逐步实现党组织在合作社全覆盖。认真抓好对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墩苗计划”和“穗选计划”挂职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好挂职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助推作用。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逐步增加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对脱贫攻坚成绩突出的村干部,可按有关规定优先考录为公务员,充分调动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  

(八)强化监管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脱贫攻坚绩效评价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逐级靠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上下齐心抓扶贫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以脱贫攻坚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把巩固提升脱贫实效作为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班子配备和干部使用直接挂钩,对推动巩固提升脱贫实效不得力、考核不达标的县区、乡镇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严格落实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等制度,加强对扶贫资金拨付、监管验收、绩效评估等环节的审计、督查, 坚决杜绝和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截留、贪污行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